我们来一起探索费菜(景天三七)的历史文化,追溯古人对它的记载与利用,感受这株平凡植物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底蕴。
费菜:景天三七的别称与身份
费菜是景天三七(Sedum aizoon L.)的别称之一,也被称为土三七(但需注意与菊科有毒的“土三七”Gynura segetum区分)、见血散、救心菜等。它是景天科景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其肥厚多汁的叶片、黄色的聚伞花序和顽强的生命力著称,常生于山坡、林缘、石缝等地。
古人对费菜的记载与利用
费菜(景天三七)虽然没有像人参、灵芝那样被神话,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它以其独特的实用价值(尤其是食用和药用)被古人观察、记录和利用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重要的救荒本草:《救荒本草》的核心记载
民间药用价值的积累:《植物名实图考》等文献的佐证
其他可能的零星记载与别名:
- 在更早的文献或地方志中,可能以“景天”的某种、或“三七草”等别名出现,但由于植物分类的古今差异,需要仔细甄别。费菜(景天三七)作为景天属植物,其近亲“景天”(Sedum erythrostictum)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有记载,列为上品,有清热解毒等功效。费菜可能在地方上被混用或作为替代品。
感受植物的历史底蕴
从古人对费菜(景天三七)的记载与利用中,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而质朴的历史底蕴:
生存的智慧与坚韧: 《救荒本草》的记载是最核心的“历史底片”。它让我们看到,在生产力低下、自然灾害频发的古代,先民们是如何怀着求生的本能,
俯身大地,辨识百草,寻找一切可以果腹的生机。费菜那肥厚的叶片和顽强的生命力,正是这种在绝境中寻找希望、在贫瘠中汲取养分的生存智慧的象征。它承载着无数普通人在饥荒岁月里的集体记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草根药物的民间智慧: 未被主流本草广泛收录,却在民间口耳相传、代代相承的药用实践,体现了
源于生活实践的经验医学智慧。人们对身边植物的观察、试用和总结,是传统医药学重要的源头活水。费菜的“见血散”、“土三七”之名,正是这种朴素观察和实用经验的结晶。
人与植物的共生关系: 费菜的历史,是人类依赖自然、利用自然、与自然共生的一个缩影。它不需要精心栽培,在田边、山坡、石缝中就能生长,默默地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药物的双重保障。这种低调而实用的关系,展现了
植物在人类文明进程(尤其是底层民众生活)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。
平凡中的不平凡: 费菜不是名贵花卉,也不是珍稀药材。它极其普通,甚至常被忽略。然而,正是这种平凡,在特定的历史时刻(饥荒、战乱、缺医少药)发挥了不平凡的作用。它的历史底蕴提醒我们,
伟大常寓于平凡之中,历史的厚重感往往就蕴藏在那些默默滋养了无数生命的“野草”身上。
古今对话的桥梁: 当我们今天在野外看到一丛费菜,或者在现代园艺中看到被培育的“救心菜”,若能联想到《救荒本草》中关于“土三七”的记载,联想到它曾救过无数先民的性命,联想到民间用它止血疗伤的情景,这株普通的植物瞬间就变得不同了。它成为连接古今的一座桥梁,让我们得以
触摸到历史的温度,感受到先民的生活智慧和对生命的敬畏。
结语
费菜(景天三七),这株看似寻常的景天科植物,通过《救荒本草》等古籍的记载,向我们揭示了它不寻常的历史角色。它曾是饥荒年代的“救命粮”,是民间疗伤的“金疮药”。它的历史底蕴,是一部关于生存智慧、民间实践、人地关系的微缩史。了解这段历史,不仅丰富了我们关于植物的知识,更能让我们在俯身细看一株费菜时,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而来的、源自大地与生命的深沉力量与人文关怀。每一株平凡的植物,都可能承载着不平凡的人类故事。